(资料图)
还没有到长春读书,彭小桐(右)就已经感受到了温暖,开始爱上长春,爱上吉林外国语大学。 吉林外国语大学供图
本报记者 徐 微
4月11日晚,一条贵州女孩彭小桐考上研究生后喜极而泣的视频刷遍网络,牵动着万千网友的心。
这位来自贵州省的24岁女孩,在本轮考研大军中脱颖而出,成为吉林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她考研期间,双亲相继因病离世。可她并未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即使在最难熬的日子依旧自立自强,怀着父母的深情期许坚持每天读书,以青年人的自强不息,交出了一份坚韧顽强的绝佳答卷。
爱心加速度。4月12日早,彭小桐的故事引起她即将就读大学的关注,一场爱的接力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上演。
“我们要对小桐负责到底,不仅要在经济上关注,更要从人文角度关怀,让她感受到一所学校的温暖。”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委托校长助理兼研究生院院长齐锰与彭小桐取得联系,告诉她有关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和学校减免政策,以及“三助一辅”岗位的要求和待遇,鼓励她要更加好好学习、锻炼自己、回报社会,学校也会立即研究对她的相关帮扶政策。
“人生并不是一片坦途,每个人的成长会哭泣悲伤,会无助孤寂,真正的坚强不是面对悲伤不流一滴眼泪,而是擦干眼泪后微笑面对生活的勇气,这些你都做到了,做得很好!在你身上真正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样子,你的这些宝贵品质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高度契合,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倍感欣慰。”4月13日早,秦和针对彭小桐召开专题会议,委派专人深入小桐家里,并为小桐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书信。
吉林长春——贵州毕节,时空距离3000多公里。从4月13日17时到14日12时,历时19个小时,承载着吉林外国语大学全校师生的爱心,学校宣传部部长张景成和学生处副处长任雪艳跨越千山万水来到了彭小桐的家乡,带去了一所大学和一座城市的温暖和祝福。
在彭小桐家中,两名老师详细与小桐的爷爷、奶奶和大伯解读了学校对她的精准资助政策:学费全部免除,入学享受新生奖学金,还有国家助学金、校长爱心基金和“三助一辅”岗位补贴,确保她生活无忧。
“还没有到长春读书,我就已经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温暖,开始爱上了长春,爱上了这所大学。”在听取两位老师的介绍和读到秦和的书信时,彭小桐再次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