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前几天,美国俄亥俄州列车出轨翻车和氯乙烯泄露燃烧事故一度引发大量关注。不少国内的朋友在担忧,这次事故放出的毒水、毒气和毒云会不会全球乱飘,甚至影响我国?也有很多在国外的华侨朋友也担心:这次事故对于整个北美有多大影响?尤其是此次事故发生地距离湖还不远,很多该地区的居民很担心污染物会不会污染湖。2023年2月中旬,一张卫星图片更是让部分网友担忧:为什么最南边的伊利湖从太空中看是如此浓重的黄绿色,是不是毒物已经进入伊利湖
一、湖突然变色
湖水的颜色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是湖水中溶解和分散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及悬浮固体成分,如沉积物、藻类等,它们会吸收或反射不同波长的光线,使湖水呈现不同的颜色。二是湖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如蓝细菌和绿藻等,它们会使湖水呈现绿色或其他颜色。三是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如纬度、海拔、温度、降雨等,它们会影响湖水中溶解氧和盐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湖水中生物和化学成分的分布。在这当中,深度是影响湖水颜色重要因素之一,深度越大的湖泊,其颜色越深;深度越小的湖泊,其颜色越浅。这是因为深度大的湖泊能够吸收更多的光线,并且受到外界干扰较少。因此,导致伊利湖显示出独特绿色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几个大湖的湖水深度不一样。位于最南端的伊利湖湖水最浅,而且比起其他几个湖泊要浅得多。
而且在工业化早期,湖既是两岸居民赖以生存的水源地,又是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的排污池,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也通过降水最终进入大湖,伊利湖也是长期以来受污染比较严重的湖泊之一,过去经常有蓝藻爆发的新闻,太空中看起来更绿也是正常的。
2019年7月发生在伊利湖的藻华现象
二、湖异常情况出现
虽然暂无法确定湖是否受到了俄亥俄州毒物泄露的影响,但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分析指出,目前湖确实有一些不同寻常的情况出现——在今年2月中旬,湖的湖冰覆盖率创下历史新低。根据NOAA的湖环境研究实验室 (GLERL),截至2023年2月13日,这五个淡水湖中只有7%被湖冰覆盖,这大大低于每年这个时候预计的 35-40% 的冰覆盖率 )。
NOAA指出,冬季的湖冰保护着湖泊的海岸线,如果没有它,在冬季寒风的巨浪下,会不断刷海岸线并导致严重的洪水。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员Ayumi Fujisaki-Manome则指出,湖泊上的低冰覆盖率可能会引发严重的“湖泊效应”暴风雪—— “湖面水的水分和热量被风暴系统吸收到大气中,然后在冬天以雪的形式落回地面。 如果没有冰,我们最终可能会遇到更加激烈的暴风雪,就像12月袭击纽约州水牛城、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暴风雪一样。”在2022年12月末的圣诞节寒潮中,美国纽约州水牛城有至少37人在猛烈暴风雪和严寒天气中丧生,超过了1977年的“世纪暴风雪“,成为该地史上最致命的雪灾。
尽管人为造成的变暖在这种下降中发挥了作用,但导致冰损失减少的其他关键因素是太平洋和大西洋气候变化的长期模式。研究者指出,气候变率的四种模式正在促成冰盖变化:这四种模式分别是北大西洋涛动、大西洋多年代际振荡、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在这当中,研究者认为,太平洋年代际涛动和北大西洋涛动正是导致湖变暖的气候背景之一。